中国近现代史课件PPT.pptx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一、课程性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院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 二、历史线索:,,中国的近现代史,中国近代史 1840——1949,中国现代史 1949——今,3,三 、教学目的和要求,1. 两个了解: (1)了解国史:了解中国的今天、昨天和前天 (2)了解国情:了解中国人民如何进行英勇奋斗的国情,4,2. 三个选择,深刻领会历史和中国人民是怎样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5,1. 认真阅读教材 2. 理论联系实际,,四、学习方法,6,上 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40——1919),7,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1. 中国历史悠久 2. 中国是历史文化古国 3. 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 4. 中华古代文明是古代中国人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8,(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1. 封建社会的特征 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 (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9,(3)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者这三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4)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5)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6)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10,汉代的“文景之治” 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43年 唐代的“贞观之治” 公元627年—650年 “开元之治” 公元713年—742年 清代的“康雍乾盛世” 公元1662—1796,,2. 封建社会的昌盛年代,清朝末期,,3. 走向衰败,11,(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1.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1)14世纪至15世纪 萌芽 (2)16世纪至18世纪 完成资本积累 (3)1640年 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4)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资本主义 制度在欧美确立起来,12,,(1)原始殖民扩张方式: 海盗式的掠夺土地、财物 欺诈性的贸易 奴隶贩卖 2)后期殖民扩张方式 进行军事、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侵略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2. 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13,二、 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 正常的中英贸易: 18世纪中叶开始,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西方各国对华贸易中,英国已居于首位。 特点: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处于入超地位。 原因:A.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B.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力,14,2.可耻的鸦片贸易,为了改变入超地位,残酷而卑鄙的英国资产阶级终于找到了一种特殊的商品——鸦片。,15,鸦片由罂粟制成,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16,包藏祸害的罂粟花,17,中英鸦片贸易图 英国 印度 中国,,,,,棉纺织品,鸦片,,茶、丝,18,在中国进行鸦片贸易的其他国家,美国也向中国贩卖鸦片。美商从土耳其、波斯等地装上鸦片运到中国。 沙俄也直接参与了向中国贩卖鸦片的可耻活动,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起,也从中亚向中国贩运鸦片,成为陆上来到中国的烟毒贩。,19,鸦片走私船,20,,100—120斤/箱,,,,,,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单位:箱,21,3. 鸦片泛滥的严重后果,第一,改变了中英贸易的局面,使中国由出超国变成了入超国。 第二,白银大量外流,加重了人民负担,使清政府财政更加拮据。 白银在清代是一种主要货币,国家财政收支完全以银货为标准,禁止白银出口。 第三,烟毒泛滥、破坏生产力。,22,4.中国的禁烟斗争,(1)驰禁派与禁烟派的论争 驰禁派以穆彰阿和琦善为代表,他们竭力反对禁烟,反映了贵族、官僚、地主、商人中与鸦片贸易直接有关的受贿集团、烟贩子和瘾君子的利益。 禁烟派以林则徐和黄爵滋为代表,他们主张严禁鸦片,对外国侵略者进行斗争,反映了一定程度上受鸦片泛滥之害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23,林则徐,,鸦片流 毒天下,“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24,黄爵滋的主张,黄爵滋提出重治吸食者的严厉主张,即凡吸食者,必须在一年内戒绝,过期不戒的,平民处以死刑,官吏加重治罪,其子孙不准参加科举考试。还提出5家邻右互保等措施。,25,(2)林则徐禁烟措施:,第一,限期戒烟; 第二,缉拿烟犯; 第三,收缴鸦片; 第四,整顿海防; 第五,保护正当贸易; 第六,虎门销烟。,26,虎门销烟 1,27,5.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两年、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0.6—1841.1.21 《穿鼻草约》 第二阶段:1841.1.27—5.27签订《广州和约》 第三阶段:1841.8—1842.8.29签订《南京条约》,28,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图,29,虎门威远炮台遗址,30,中方代表耆英、伊里布和两江总督牛鉴与英方代表璞鼎查在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南京条约》,31,《南京条约》的内容,(一)向英国赔款二千一百万元(其中烟价六百万元,商欠三百万元,军费一千二百万元广州赎城费600万元不包括在内),四年交清。 (二)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三)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派领事驻各口岸。 (四)协定关税。 (五)取消公行制。,32,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 1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10月,中法《黄埔条约》,,6.其他不平等条约的签订,33,7.鸦片战争危害,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34,(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为什么说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 (1)中国丧失了主权 (2)西方列强间接统治 2.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1)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 (2)中国的经济既不是封建经济也不是资本主义经济,35,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36,上海租界会审公廨,37,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38,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39,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40,(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1.统治阶级发生变化 地主阶级——官僚地主——资本家 2.被统治阶级发生变化 农民阶级——破产农民——贫农、雇农 工人阶级——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 3.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41,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 (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两个任务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42,思考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43,阅读文献和参考资料,1.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选) (1939年12月) 2.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节选)(1997年9月12日),4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修课,45,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46,第一节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1)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 (2)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47,日军残杀 中国人民,,,48,2. 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49,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英600万元(银元) 英2100万元(银元) 英法各800万两白银 日23150万两 列强4.5亿两白银(9.8亿两) 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 北海、中南海、圆明园,50,圆明园残迹,51,二、政治控制,1. 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1)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北京政变” (2)享有领事裁判权 (3)把持中国海关,52,2.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1)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组织“洋枪队” (2)1870年发生天津教案 (3)镇压义和团农民运动 3. 扶植、收买代理人 (1)奕訢、文祥、曾国藩、李鸿章 (2)袁世凯,53,三、经济掠夺,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1)开放口岸: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 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 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 天津 (2)陆路:开放伊犁、喀什噶尔等商埠,54,(1)1842年《南京条约》 “秉公议定则例” (2)1843年 “值百抽五”,即5%左右 (3)1858年 交纳2.5%的子口税 逃避 “厘金”,,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55,3. 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1)倾销商品 中国出超——入超 1865—1868,每年平均入超750万海关两 1890年—1894年,每年平均入超更增加到3 400余万海关两。 (2)资本输出:开矿设厂,56,4. 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1)垄断中国的近代工业 (2)迫使中国举借外债偿付赔款 (3)设立银行: (4)控制中国的现代交通运输业 (5)破坏中国的农业经济,57,1.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1)间谍侦察,刺探搜集军事情报 (2)参与谈判 (3)翻译和起草文件 (4)霸占土地 建造教堂 剥削佃户 出租房产,,四、文化渗透,58,(1)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 (2)设立出版机构 (3)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59,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2)太平军曾多次重创英、法侵略军和外国侵略者指挥的洋枪队“常胜军”、“常捷军”。 (3)台湾人民的反抗 (4)香港人民的反抗 (5)义和团和部分清军的斗争,60,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61,手握原始武器的台湾抗日义士,62,2.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1)林则徐、邓廷祯 (2)僧格林沁 (3)刘铭传 (4)冯子材 (5)关天培、陈化成、海龄、史荣椿、乐善、邓世昌、林永升,63,1. 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1)东:朝鲜: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2)南:英国入侵云南、法国侵犯广西 (3)西: 英、俄进窥西藏、新疆、 阿古柏入侵新疆、沙俄强占伊犁、 英国侵略势力进入南疆 帕米尔问题,,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边疆危机形势图,65,2.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组织: 义和拳——义和团 口号: 扶清灭洋—— 扫清灭洋 结果:失败,66,,,,,,,,,,,,,,,,,,,义和团运动发展形势图,,,冠县,,赵三多、阎书勤,,茌平 (chi),朱红灯,禹城,心诚和尚,,大名,,,,深州,冀州,河间,,保定,,,,,,张徳成、曹福田,67,,,,,,,,,,,,,,,,,,,,廊坊,1900.6,1900年6月罗荣光 在大沽炮台为国捐驱,天津保卫战,义和团和清军围攻 东郊民巷使馆和 西什库教堂,1900年6月,,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 顽强阻击八国联军,,,,,义和团抗击侵略者,68,义和团手执大刀同侵略军搏斗,69,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 社会制度的腐败 (1)表现: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 (2)人物:奕山、杨芳、琦善、伊里布、 奕经、耆英、李鸿章、慈禧,70,(1)军队:八旗、绿营 (2)武器:刀、矛、弓、箭 、鸟枪、抬枪 炮台(明代) 木船 吨位小 (3)清军军官不通兵法 不谙近代军事指挥,,2. 经济技术的落后,71,二、民族意识的觉醒,1.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1)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林则徐 《四洲志》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2)早期的维新思想 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72,(1)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救亡决论》 “救亡” 《天演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孙中山 “振兴中华” 革命,,2. 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73,思考题,1.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74,阅读文献和参考资料,1.马克思:《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1857年3月) 2.列宁:《对华战争》(1900年9—10月) 3.毛泽东:《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一)(1963年9月) 4.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章程》(节选)(1894年11月24日),7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修课,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太平天国革命爆发的原因 第一,根本原因 第二,客观原因 第三,主观原因,(2)组织:,拜上帝教—拜上帝会—太平军 (3)思想武器:《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4)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建军为太平军。 (5)进军路线: 金田起义后,广西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直打到江苏,席卷6省。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金田起义,(6)领导集团成员:洪秀全、杨秀清、 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石达开,杨秀清,洪秀全,太平天国前期形势图,2. 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献,(1)《天朝田亩制度》 第一,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第二,方法: 平均分配土地 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形式——“两” 乡官制度,第三,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 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2)《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 不久,他提出了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 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尤其是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 在思想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并“与番人竞雄”,但严禁鸦片入口,强调外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评价 《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洪秀全看到后,几乎逐条加以批示,对其中绝大部分条款都表示赞同,并下令镌刻颁布。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3. 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1)1856年9月,天京事变 (2)1857年6月石达开负气出走,1863年5月全军覆灭于大渡河 (3)洪秀全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具有军事才干的青年将领 (4)洪秀全大肆封王 (5)1864年6月,洪秀全病故。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太平天国革命后期形势图,2.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失败的原因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第二,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 第四,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2)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1. 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1)为维护封建统治 (2)为镇压人民运动,2. 洋务运动中的派别,第一,洋务派:从事洋务运动的人,被称为洋务派。 成员:在中央以奕訢 、文祥、桂良为代表, 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 第二,顽固派:有一部分官僚,他们极端守旧,固守封建的闭关锁国的传统,盲目排外,他们仇恨资本主义的一切事物,拒绝一切新事物的输入,竭力反对“西学为用”。这样的官僚称为顽固派。 顽固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慈禧 大学士倭仁、徐桐、李鸿藻等。,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1)兴办近代企业 第一,近代军事工业 时间:1861年—1871年 起点: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军械所” 终点:1890年张之洞创办“湖北枪炮厂” 数量:先后开办了19个兵工厂。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 形式:“官督商办” 、 “官商合办”、“官办”,第二,近代民用工业,时间: 19世纪70—90年代 形式: “官督商办” 、 “官商合办”、“商办” 企业数量:以1872年李鸿章创办招商局为起点,到90年代中期民用工业达20多个,其中规模较大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时间:19世纪70—90年代 军队:福建水师、广东水师 南洋水师、北洋水师 机构:海军衙门 淮军、湘军,,(2)建立新式海陆军,(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种类:新式学堂30多所,主要有三种: 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主要培养 翻译人才 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 西医等专门人才 军事学堂,如船政学堂等,培养新 式海军人才 先后派遣赴美幼童及官费赴欧留学生200多人。,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1.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2)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商为“四民”之末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一、戊戌维新运动 1. 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1)原因: 第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第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为在中国发展 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第三,民族危机严重,(2)戊戌维新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3)主要活动,第一,向皇帝上书 康有为先后七次向光绪皇帝上书,,公车上书,第二,著书立说,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大同书》 梁启超 《变法通议》 谭嗣同 《仁学》 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第三,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 《日本变政考》 《俄彼得变政记》 《波兰分灭记》等书。,第四,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第五,设学堂:广州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 第六,办报纸: 《时务报》 《国闻报》 《湘报》,,,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3.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1) “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百日维新”。,,载湉(1871--1908)1875年即位,年号光绪。1889年亲政。,(2)“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撤销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督抚同城”的巡抚;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他们享受国家供养的特权。,军事方面,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等。,文化教育方面,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奖励新著,奖励创办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3)维新运动的失败,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发动政变,慈禧太后以“训政”的名义,重新“垂帘听政”,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 同时下令搜捕维新人士。 “戊戌六君子” 被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豪言,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1.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原因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2)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戊戌维新的失败再次暴露出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与顽固,“戊戌六君子”血的教训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思考题,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阅读文献和参考资料,1.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1853年6月) 2.《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3.洪仁玕 :《资政新篇》(1859年) 4.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1895年5月) 5.梁启超:《变法通议》(节选)(1896年) 6.严复:《原强》(1895年3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修课,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政治上:帝国主义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 经济上: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 军事上:日俄战争、英国入侵西藏,(2)清政府对外卖国,对内加紧搜刮人民,(3)20世纪初,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 第一,义和团余部的斗争 第二,拒俄运动(1903) 第三,抵制美货运动(1905) 第四,收回利权运动(1903),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1)清末“新政” 第一,新政措施: 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 政治方面改革官制:1901年7月撤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 军事方面改革兵制:1901年停止武举裁汰部分绿营设“常备军”。 教育方面改革学制:停科举设学堂奖游学,1906年设立学部。 经济方面奖励工商:1903年成立商部 第二,“新政”破产 :为了缓和舆论,延长寿命,结果适得其反,对立面越来越多。,(2)清末“宪政”,第一,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 1905年7月清政府派满洲贵族载泽为首的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12月出发,1906年夏秋之交,除一人留任比利时公使外,4人先后回国。他们向清政府陈述实行“宪政”的三大好处。 一是“皇位永固” 二是“外患渐轻” 三是“内乱可弭”,第二,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1906年9月1日清政府颁布“预备仿行宪政”上谕。 一是“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就是说,在一些政务方面,可以听听各方面的舆论,但权力必须掌握在朝廷手中。 二是“必从官制入手”。,1908年9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到1917年召开国会,推行宪政。,1908年11月14、15日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在24小时先后死去。溥仪即位,摄政王载丰罢免袁世凯。 咨议局的成立:1909年10月(设定1907年10月)各省(新疆除外)相继成立。 资政院成立:1910年9月(设于1907年9月),10月正式召开第一次常年会。,第三,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立宪运动,国内派系:国内的立宪派首领:张謇、郑孝胥、汤化龙、谭延闿 1906年12月上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郑孝胥为会长,张謇汤寿潜为副会长。 汤化龙在湖北成立宪政筹备会。 谭延闿在湖南成立宪政公会。 丘逢甲在广东成立自治会。,海外派系:康、梁,1907年康有为将保皇会改为中华国民宪政会。 1907年梁启超、蒋智由在东京设政闻社,1908年将政闻社本部迁往上海。 请愿活动: 从1907年秋天立宪派开始了国会请愿运动。 1910年1月第一次失败“国民知识不齐”。 1910年6月第二次失败“财政困难,灾情遍地”。 1910年10月第三次,清政府让步宣布缩短预备立宪时间,于1913年召开国会。,第四,成立责任内阁:1911年5月“责任内阁” 成立,被讥为“皇族内阁”。,“皇族内阁”或“亲贵内阁”:在新的责任内阁13名内阁大臣中,汉族只有4人,满族占9人。在满族的9人中,皇族又占7人。,,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 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20世纪初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又有所发展,,,,,,88348万元,1700万元,500万元,1866 1894 1895,1900,1901 1911,年,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孙中山,,1866——1925 少年时期:生活在广东香山县翠亨村、檀香山 青年时期:在檀香山、香港读书,(2)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第一,上书李鸿章: 1894年,他写《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并北上天津,希望能将上书递交李鸿章,但被拒绝。 第二,成立兴中会: 1894年11月,他到檀香山组织兴中会,并密谋于1895年10月26日(重阳节)起义。起义失败,陆皓东牺牲,孙逼迫流亡国外。 1904年,他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指出要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1)著书、出版刊物、报纸 章炳麟(1869--1936) 1903年在苏报上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和《革命军》,,,1885—1905 四川巴县 苏报案 1903年,陈天华及其所著《猛回头》《警世钟》,,,,1875-1905 湖南新化人 1905年12月8日,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投海自杀,抗议日本文部省颁布的《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刊物,(2)成立革命团体,福建的汉族独立会 安徽的岳王会 江苏的强国会 江西的自强会 等等。,其他各地的小团体,(3)成立政党,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选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实际主持会内日常工作。 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三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1.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2.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意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四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孙中山,,,康有为 梁起超,,章太炎,民报,新民丛报,1.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改良派说,革命会引起下层社会暴乱,招致外国的干涉、瓜分,使中国“流血成河”、“亡国灭种”,所以要爱国就不能革命,只能改良、立宪。 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2.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改良派认为,中国没有实行民主共和政治的能力,如果实行,非亡国不可。因此,只能实行君主立宪。 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中国国民自有颠覆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3. 要不要社会革命,改良派反对土地国有、反对平均地权。 革命派强调,必须通过平均地权以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的出现。,意义,这场论战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但这场论战也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1.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1)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革命党人发动的早期武装起义,(2)清政府出卖主权,1911年1月,盛宣怀就任邮传部尚书。 1911年4月,清政府和英美法德银行团订立了1000万英镑借款协定。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 “铁路国有” 。,(3)全国保路风潮,湖南:长沙学生罢课 湖北:汉口商民罢市 广东:召开铁路股东会议,力争商办。 留日学生江元吉血书“流血争路,路亡流血;路存国存,存路救国”。 四川:1911年川汉股东成立保路同志会各府州县成立分会。 成都血案:赵尔丰下令打死群众30多人。全川武装暴动 同盟会员 吴永珊(即吴玉章)和王天杰在荣县宣布起义,2. 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1)武昌起义 1911年9月14日文学社、共进会联系会议 蒋翊武、孙武 1911年10月10日 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熊秉坤、金兆龙 (2)各省响应 从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湖北、陕西、山西、云南、江西、上海、贵州、浙江、江苏、广西、安徽、福建、广东、四川等13省宣布起义。,,,二、中华民国的建立,1.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1911年10月12日,孙中山在美国报纸上看到武昌起义的消息 1911年12月25日回国 “予不名一文,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 1911年12月29日,17省选举,孙16票当选。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1)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2)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个政权中占有领导和主体的地位。除孙中山作为临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和统率海、陆军之权外,陆军、外交等重要部的总长和所有各部的次长全由革命党人担任。 (3)在作为国家立法机关的临时参议院中,同盟会会员也占多数。 (4)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在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临时约法》规定,增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增设法院,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还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 《临时约法》还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享有请愿、陈述、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等民主权利。,评价,《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具体说来有以下五点:,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1. 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1)孙中山面临的压力 袁世凯以武力压迫革命派 帝国主义列强调动军舰在长江游弋, 立宪派、旧官僚等则从内部施加压力,大造大总统职位“非袁莫属’’的舆论,力主袁世凯上台,以便早日结束革命。 一些革命党人甚至也主张只要袁世凯能逼清帝退位,就应该让他当大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