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课件第十一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ppt
第十一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通过学习,理解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出现波动的原因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了解并掌握最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增长模型以及乘数与加速原理。,经济周期定义,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 trade cycle)亦称经济循环和商业循环,它是指经济处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一、经济周期的特征,(1)各个经济周期在持续时间和变化幅度上并不相同,可以有很大的差别。 (2)每个经济周期的高峰并不一定超过上一个经济周期的高峰阶段,但从整个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经济活动水平是在上升的。 (3)经济周期波动会使经济体系内的自动调整因素起作用,促使波动幅度减缓。,注意: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二、经济周期的阶段,,繁荣AB :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B—顶峰。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乐观。 衰退BC :繁荣 萧条。经济开始从顶峰下降,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Y,,t,,N,,顶峰,谷底,繁荣,衰退,萧条,复苏,A,B,C,D,E,F,,萧条CD :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低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D—谷底。生产急剧减少,投资减少,信用紧缩,价格水平下跌,失业严重,公众对未来悲观。 复苏DE :萧条繁荣。经济开始从谷底回升,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Y,,t,,N,,顶峰,谷底,繁荣,衰退,萧条,复苏,A,B,C,D,E,F,三、经济周期的成因,外因论:创新理论、政治性周期理论、太阳黑子理论 内因论:纯货币理论、投资过度理论、消费不足理论、心理理论,外因论,创新理论 政治性周期理论 太阳黑子理论,创新理论,所谓创新是指引进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者说是生产要素的一种“新组合”。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主要是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 新市场; 新的要素组合形式 创新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技术的革新和发明不是均匀的连续的过程,而有其高潮和低潮,因而导致经济上升和下降,形成经济周期。,政治周期理论,该理论把经济周期循环的原因归为政府的周期性决策。政治性周期的产生有三个基本条件:1、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刺激经济的工具;2、选民喜欢高经济增长,低失业以及低通货膨胀的时期;3、政治家喜欢连任。 大选前,总统为了连任,采取宽松的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大选结束后,宽松的政策使通货膨胀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因而不得不采取紧的经济政策,使经济走向衰退。,太阳黑子理论,经济周期的波动性是由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会影响气候的周期变化,而这又会影响农业收成,农业的收成又会影响整个经济。太阳黑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大约每十年左右出现一次,因而经济周期大约也是每十年一次。该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于1875年提出。,内因论,纯货币理论 投资过度理论 消费不足理论 心理理论,纯货币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霍特里提出。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直接决定了名义国民收入的波动。经济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张和紧缩信用所造成,尤其以短期利率起重要的作用。,投资过度理论,由于投资过多,与消费品生产相对比,资本品生产发展过快。资本品生产的过度发展促使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资本品过度生产从而导致的过剩又促使经济进入萧条阶段。,哈耶克:货币投资过度理论,在均衡状况下,均衡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储蓄增加,投资品价格上升,促进投资品工业对资金的需求。相反,消费支出减少,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消费品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结果生产过程中资源分配失当,导致生产结构失调。,消费不足理论,该理论以西斯蒙第、马尔萨斯和霍布森为代表。经济中出现萧条是由于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社会对消费品生产的增长,这种不足又根源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过度储蓄。,,,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GDP增长率(%) 9.2 14.2 13.5 12.6 10.5 9.7 8.8 7.8 7.1 8.0,消费需求(%) 61.8 61.7 58.5 57.8 58.1 59.2 58.8 59.7 60.7 61.3,投资需求(%) 35.3 37.3 43.5 40.9 40.2 38.7 37.5 35.8 36.4 36.5,净出口(%) 2.9 1.0 -2.0 1.3 1.7 2.1 3.6 4.5 2.9 2.2,,20世纪90年代我国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心理理论,经济循环周期取决于投资,而投资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业主对未来的预期,而预期是一种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又具有不确定性。因此,经济波动的最终原因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当预期乐观时,增加投资,经济步入复苏、繁荣;当预期悲观时,减少投资,经济则陷入衰退与萧条。,单位:万亿人民币,中国GDP 的增长,经济增长的特征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经济增长理论的沿革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新剑桥增长模型 新增长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下过一个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的相应调整的基础上。,经济增长的特征,(1)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以及资本形成的高增长率。 (2)生产率的高速增长,这是技术进步的标志和结果。 (3)经济结构的迅速变革,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及进出口结构的变革。 (4)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迅速变化,如城市化、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等的变化。 (5)增长是世界性的,但全世界的增长又不平衡。,经济增长因素分析,资本 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这里所研究的物质资本是指设备、厂房、存货等的存量。 自然资源 劳动力 技术进步 制度变迁,经济增长理论的沿革,20世纪50年代——主要建立各种经济增长模型,探讨经济增长稳定发展的途径 20世纪60年代——主要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寻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 20世纪70年代后——主要研究经济增长的极限,即经济能不能无限增长,与应不应该无限增长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后——新古典学派在增长问题研究中成为主流,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本模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R.Harrod)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D.Domar)在上世纪30、40年代提出的。由于两个模型的内容基本相同,故一般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假设 社会的全部产品只有一种,这意味着,全社会所有产品不是用作消费品就是用作投资品,故称为一个部门的增长模型; 规模报酬不变; 产出比不变。资本—产量比率(K/Y)、劳动—产量比率(L/Y)以及资本—劳动比率(K/L)在增长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 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存量为K且没有折旧。,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提出。 S G w= —— v G w—有保证的增长率。 S —储蓄率,储蓄量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v—资本—产量比率。v的大小基本上取决于生产技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当 G (实际) 〉GW(合意) 引起累积性扩张; G (实际)〈 GW (合意) 引起累积性紧缩; GW (合意) 〉Gn (自然) 长期停滞; GW (合意)〈 Gn (自然) 长期繁荣。,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等人提出。 △K △L △A G = a(——)+ b(——)+ —— K L A,,,技术进步率,,,劳动增加率,,,资本增加率,a ---- 经济增长中资本的贡献率,b ---- 经济增长中劳动的贡献率,a:b ---- 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是可变的。,,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假设 有资本和劳动力两种生产要素,且两种要素可相互替代(即K/L的比率可以变动); 在经济的任何时候,劳动力和资本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经济处于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力和资本都按照各自的边际生产力而分得相应的产量。,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公式,代表资本增加率。 代表劳动增加率 a代表经济增长中资本所作的贡献比例 b代表经济增长中劳动所作的贡献比例 a与b之比即资本—劳动比率 代表技术进步率,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新古典模型从资本—产量比率的角度探讨了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这一模型认为,在长期中实现均衡的条件是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即对凯恩斯储蓄等于投资这一短期均衡条件的长期化。这种情况下,如果储蓄倾向不变,劳动增长率不变,则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就是经济增长率( )与资本存量增长率( )必须相等,即,新剑桥增长模型,S P/Y╳ SP + W/Y╳SW G = —— = ———————— C C C --- 资本-- 产量比率 P/Y --- 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W/Y --- 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P/Y+ W/Y = 1 国民收入分为利润与工资两部分 SP ---- 储蓄在利润中所占的比例 SW ---- 储蓄在工资中所占的比例,S P/Y╳SP + W/Y╳SW G = —— = ———————— C C,在C资本-- 产量比率固定不变的情况下, G取决于S,S,G。 SP与SW 都是既定的, SPSW 。要S,使P/Y ; P/Y+ W/Y = 1, 如P/Y ,则W/Y。 结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加剧,即国民收入分配中,利润的比例在提高,工资的比例在下降,既是经济增长的前提,又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经济要稳定增长,利润和工资在国民收入中要保持一定比率,但这一比率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增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利润的比率提高,工资的比率下降。,新增长理论,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经济学家罗默等人提出了新增长理论,这一理论是经济增长理论的重大突破。在新古典模型中,考虑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但技术进步被作为外生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示为扣除劳动和资本所作贡献之后的余量。在新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被作为内生变量,从而揭示了劳动、资本、技术进步对增长的共同作用,以及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辨 析,1.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繁荣、萧条、复苏、衰退。 2.经济增长的标志是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