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基础知识(第2版)第七章 货币供求均衡与通货问题.ppt
第七章 货币供求均衡与通货问题,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货币需求与供给的含义,掌握货币需求量和货币供给量的确定方法,理解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的关系,并结合我国实际,认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问题。 教学重点:货币供求理论的内涵;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平衡的关系;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原理掌握及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不同学派的货币需求函数分析;货币供给数量模型分析;通货膨胀案例分析;通货紧缩特征解释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判断通货紧缩。,第一节 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的涵义 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资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包括三层意思: 第一,货币需求指的是有效需求,即指既有需求货币的愿望,又有获得或持有货币的能力; 第二,货币需求是受一定的经济条件制约的; 第三,货币需求是对货币量的需求。,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从实际情况看,影响货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收入水平 (二)价格水平 (三)利率水平 (四)货币流通速度 (五)信用的发达程度 (六)人们的预期,三、货币需求函数 (一)货币需求函数的含义 所谓货币需求函数就是将决定或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而将货币需求本身作为因变量而建立起来的数量变化关系。 (二)货币需求函数的作用 货币需求函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 第一,分析各种因素对货币需求的不同影响,既包括影响的方向,也包括影响的程度。 第二,通过计量研究来验证货币需求理论的某一结论。 第三,利用货币需求函数来测算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的货币需求量,是制定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给的根据。,(三)货币需求理论 1.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一一现金交易说和现金余额说 (1) 费雪方程式 MV=PT (2) 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说)M=KPY 它们之间的区别具体如下: 第一,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 第二,两者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不同。,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他认为,人们持有货币主要有三种动机 (1)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 (2) 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 (3)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最有特色的内容。所谓“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实际上是指人们对闲置货币余额的需求。 凯恩斯认为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如下: M=M1+M2=L1(Y)+L2(r),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以对抗凯恩斯的面目出现,形成了现代货币主义,也叫货币学派。 货币主义同样以微观主体行为作为始点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并吸收了包括凯恩斯在内的经济学家的货币需求理论新成果,在对货币需求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独具特色的货币需求函数: M/P=f(Y,W;rm,rb,re,1/P·dp/dt;U),4.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在马克思需求理论又称货币必要量理论,集中体现在货币流通规律中。按照马克思对货币需求量的论述,流通中必要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决定的。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表示为: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时,货币流通规律增加了新内容,流通中货币必要量公式就为: 流通中货币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应支付的总额)/货币流通速度。,马克思货币需要量公式的重要理论意义:它反映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的基本原理。货币是适应商品交换需求而产生的,因商品的交换进入流通,并因交换的需要变换自身的数量。 马克思在阐述了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后,科学论述了纸币流通规律,简单地说是纸币的发行量限于它所代表的金属(金或银)的实际数量。公式为: 单位纸币的价值=流通中所必需的金属货币量/流通中的纸币总量 纸币流通规律的实质是纸币与金属货币间的比例关系。一个国家固然可以把任意数量的纸币强制投入流通,但是纸币发行过多必然引起纸币贬值,最终引发通货膨胀。,第二节 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是指银行体系通过自身业务向社会提供货币的过程。货币供应量则指的是在一个时点上,一个国家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所持有的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研究货币供给包括动态的货币供给和静态货币供给。,二、货币供给层次 划分货币层次的目的: 第一,保证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总量平衡; 第二,保证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结构。 国情不同,在货币层次的划分上有一定差异。 3.我国的货币层次 M0=现金流通量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农村存款+其他存款。 M2=M1+城乡储蓄存款+企业机关定期存款+自筹基建资金存款。,三、货币供给主体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 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是控制并形成货币供应量的两大主体。 (一)商业银行与货币供给 1.几个重要的概念 (1)原始存款,是指客户以现金的形式存入银行的款项。 (2)派生存款,是商业银行吸收客户的存款后,除按法定准备率所要求保留部分法定准备金外,其余部分可以用于发放贷款或购买证券而形成的存款,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的区别有以下两点: ①原始存款是中央银行创造的货币(现金转化而成的存款货币);而派生存款则是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贷款和投资转化而成的存款货币)。 ②现金转化为原始存款时,只是货币形式发生变化,货币供应量不会增加;而贷款和投资转化为存款,亦即派生存款创造时,会使货币供应量增加。,(3)存款准备金与存款准备金比率 存款准备金比率就是存款准备金占银行吸收存款总量的比例。 2.创造存款货币必须具备的条件 (1)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 (2)采用转账结算的方式。,3.存款货币的创造和收缩过程 (1)商业银行的存款派生 (2)存款的多倍收缩 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原理在反方向上也适用,也就是说,如果客户从银行提取存款,引起银行体系原始存款的减少,在银行体系无超额准备金的前提下,也必然引起存款总额的成倍减少。,4.存款货币创造的制约因素 (1)法定存款准备率。 (2)现金漏损率。 (3)超额准备率。如果超额准备率大,则银行信用扩张的能力缩小,如超额准备率低,则银行信用扩张倍数提高。 (4)贷款的需要额或者银行是否同意发放贷款。,(二)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的基本公式:Ms(货币供给量)=m(货币乘数)*B (基础货币) 1.基础货币 (1) 基础货币的概念 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是指具有使货币总量倍数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 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包括公众和商业银行持有的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2) 基础货币的形成 基础货币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和社会公众手持现金之和。 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有: ①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和办理再贴现; ②中央银行收兑和收兑外汇; ③中央银行对财政透支; ④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买进有价证券。,(3) 影响基础货币投放的因素 ① 外汇、黄金储备对基础货币决定的影响。 ② 财政收支对基础货币的决定影响。 ③ 贴现及放款对基础货币决定的影响。,2.货币乘数 (1) 货币乘数的概念 所谓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量相对于基础货币的倍数。货币供给之所以数倍于基础货币,是由于商业银行信用扩张或派生存款的缘故。 (2) 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①法定存款准备率。m=1/r。 ②现金漏损率(c)。m=1/(r+c) ③超额准备率(e) m=1/(r+c+e) ④定期存款准备金。m=1/(r+c+e+rt·t),第三节 货币供求均衡,一、货币供求均衡的含义 货币供求均衡简称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一种对比关系,是从供求的总体上研究货币运行状态变动的规律。 货币供求均衡的含义包括以下几点: 1.货币供求均衡是货币供需作用的一种状态,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数量上的完全相等;货币供需完全相等只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若以Md表示货币需求,以Ms表示货币供给,则货币供求均衡可以表示为: Md=Ms,2.货币供求均衡是一种动态过程,它并不要求在某一具体时间上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完全相等,它允许短期内货币供需间的可接受的不一致状态,但在长期内是大体一致的。 3.在现代经济运行中,货币供求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经济的总体均衡状况。这是因为:货币不仅仅是现代经济中商品交易的媒介,而且其本身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货币供需的相互作用制约并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的全过程,并且将国民经济运行与货币供需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所分析的时期内,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势必要通过货币供求均衡与否的状况反映出来。,二、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 1.社会总供求的涵义 社会总供求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合称。 所谓社会总需求,通常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的社会各方面实际占用或使用的全部产品之和(社会各阶层所有需求之和)。它通常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净出口需求。(也就是一定时期社会的全部购买支出) 所谓社会总供给,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部门按一定价格提供给市场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之和,以及在市场上出售的其他金融资产总量。(也就是一定时期内社会的全部收入或总收入。),2.货币供求与社会供求的关系 (1)货币供给量决定社会总需求 货币供给量是否合理决定着社会总需求是否合理,从而决定着社会总供求能否达到均衡。 (2)社会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 因为任何商品(包括劳务)都需要用货币来度量其价值并通过与货币的交换实现其价值,商品市场上的商品供给由此决定了一定时期货币市场上的货币需求,有多大规模的商品供给便有多大规模与此相对应的货币需求。,三、货币供求失衡及其调整措施 (一)货币供求失衡 当货币供给量与客观经济对货币的需求不一致时,就出现了货币失衡现象。货币失衡有三种情况:货币过多、货币供给不足以及结构性货币失衡。 1.货币供给过多即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经济状态,一般表现为物价上涨和强迫储蓄。 2.货币不足即货币供给不足以满足客观经济运行对货币的需求,其表现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过多的存货或其他的资源闲置。 3.货币供求的结构性失衡。,(二)货币供求失衡的调整措施 货币失衡到均衡有两种调整方式: 一是自动调整 二是政策调整 自动调整指中央银行执行既定的货币政策的前提下靠市场本身的力量和货币供求的内在机制使货币失衡恢复到货币均衡,但是时间过长,代价较大,所以一般一国的政府都运用一定的政策予以调整。,1.供应型调节 所谓供应型调节,是指在货币供求失衡时,从压缩货币供给量入手,使之适应货币需要量。这包括如下几个层次的措施: ①中央银行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如借助三大政策工具减少货币供给量。 ②商业银行紧缩作用。一是停止对客户发放新贷款;二是到期的贷款不再展期,坚决收回;三是提前收回部分贷款。 ③财政实施紧缩财政政策。一是减少对有关部门的拨款;二是增发政府债券,直接减少社会各单位和个人手中持有的货币量。,2.需求型调节 所谓需求型调节,是指在货币供求失衡时,从调整需求入手,使货币需要量以适应既定的货币供给量。由于货币需要量主要还是一个独立于银行之外的内生变量,因此,对货币需要量的调节措施更多地在银行之外推行。这包括如下几条措施: ①增加商品供给 ②国家物价管理部门(受命于国务院)提高商品价格,通过增加货币需要量来吸收过度的货币供给量。,3.混合型调节 所谓混合型调节,是指面对货币供给量大(小) 于货币需要量的失衡局面,不是单纯地调节货币供给量,也不是单纯地调节货币需要量,而是双管齐下,既搞供应型调节,也搞需求型调节,以尽快收到货币均衡而又不会给经济带来太大波动之效。4.逆向型调整 所谓逆向型调整,是当出现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货币供需失衡状态时,中央银行并不是通过压缩货币供给量,而是增加货币供给量的途径来促进货币供需全面均衡。,第四节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一、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成因 1.通货膨胀的定义 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物价持续上涨和货币贬值的经济现象。 正确理解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 (2)货币的超发必然会导致货币的贬值,或货币购买力下降。 (3) “物价上涨”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地上升。,2.通货膨胀的成因 (1) 需求拉上学说。即由于流通中的货币都是有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就意味着较多的货币追逐相对较少的商品,需求过多拉动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诱发通货膨胀。 (2) 成本推进学说。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产品成本的提高,因而推动着物价上涨。 具体可分为: ①工资成本推动; ②间接成本推进 ③垄断价格推动; ④进口成本推动。,(3) 供求混合推动学说。供求混合推进通货膨胀的论点是将供求两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认为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共同起作用而引发的。 (4) 结构学说。需求拉上学说和成本推进学说是从需求和供给方面不平衡着眼的。然而,即使在整个经济中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平衡状态,由于经济结构方面因素的变化,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也会发生。,(二)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表面看,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生产的暂时扩大,带来虚假的繁荣,但是实践证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对经济危害程度远大于对经济的促进程度。 1.通货膨胀破坏生产发展 2.通货膨胀扰乱流通秩序 3.通货膨胀对分配具有破坏作用 4.通货膨胀会引起货币信用危机,(三)通货膨胀的治理 1.抑制需求政策,即通过紧缩型政策控制需求。主要内容包括紧缩型财政政策、紧缩型货币政策和紧缩型收入政策。 (1)紧缩型财政政策,主要是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的办法治理通货膨胀。 (2)紧缩型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紧缩银根,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降低通货膨胀率。 (3)紧缩型收入政策,是采取强制或非强制性手段,限制提高工资和获取垄断利润,抑制成本的提高,从而控制物价的上涨。 收入政策是对付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有效方法。,,2.供给管理政策。主要是通过增加供给的方法调节总供求平衡。具体措施有:减税以提高劳动者意愿和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的投资愿望,从而带动总供给增加;减少政府对企业限制,让企业更好地扩大商品供给;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更新设备和调整产业结构。 3.调整经济结构。针对结构性通货膨胀,治理的方案应是调整经济结构,各产业部门之间保持一定比例,避免因结构性失调而推动物价上涨。,二、通货紧缩及其影响 (一)通货紧缩的定义及特征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一段时期内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并且这种物价下跌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种趋势和走向。 通货紧缩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 商品和劳务价格持续下跌 (2) 货币供应量相对下降 (3) 货币流通速度趋缓 (4) 经济增长乏力,(二)通货紧缩的原因 1.货币供给不足。当货币供给满足不了社会需求时,必然导致物价水平的下降。 2.有效需求不足。当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时,就会出现通货紧缩。 (1)消费需求不足。造成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很多,比如居民收入下降,旧的消费需求已经满足而新的消费热点没有形成,消费前景暗淡,失业人数加大都会导致消费需求不足。 (2)企业投资需求不足。如果经济不景气,企业的投资回报低,企业对未来的扩大再生产预期效果不乐观,造成企业投资动力不足,使消费需求不足。,(3)政府支出减少。根据凯恩斯的有关理论,当居民的消费需求与企业投资需求不足时,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拉动需求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很多时候政府支出由于各种原因而减少,政府支出的减少造成有效需求下降,严重时引起通货紧缩。 (4)出口减少。出口减少将直接导致本国产品需求减少,使本国的生产出现供大于的情况,进而造成出口产品价格下降,引起通货紧缩。 3.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使某些产品供过于求,产品的价格必然下降。有些企业就会被迫减产或停产,裁员和降低员工工资,而这又会使企业投资需求和居民的消费需求减退,反过来加剧了市场需求不足。当一国经济中的大多数产业部门都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通货紧缩就不可避免。,(三)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 (1) 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经济会因此而陷入通货紧缩的螺旋之中,最终可能导致衰退或萧条。 (2) 通货紧缩使投资项目的吸引力下降,有可能形成经济衰退。 (3) 通货紧缩还可能引发银行业的危机。两方面的共同结果,将导致信贷供给和需求的萎缩。 (4) 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看,与温和的通货膨胀相比,通货紧缩会给政策带来更大的潜在风险,因为通货紧缩严重地制约了货币政策的实施,货币政策会失去其灵活性。,(三)通货紧缩的治理 一般的对通货紧缩的治理采取的是以下措施: 1.扩张性需求政策。一是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需求。二是通过扩张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水平刺激有效需求增加。 2.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可通过进行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如兼并、重组使弱势企业退出市场,重新组成新的优势企业,抑制恶意竞争,避免价格持续下降。,除了运用上述措施外还可以通过物价和工资管理政策治理通货紧缩,当然还需要就业政策、产业政策的配合。,【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货币需求?它受哪些因素影响? 2.试述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3.说明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不同之处。 4.试述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内涵是什么? 5.试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6.什么是货币供应量?分析货币供给主体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7.简要分析货币供求与总供求平衡之间的关系。 8.试讨论我国2005年以来是否有通货膨胀风险?结合通货膨胀原理谈出自己的理由?并进一步分析通货膨胀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9.通货紧缩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通货紧缩? 10.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危害有哪些?应如何治理?,,Liaoning Finance Vocational College,谢 谢!,3、个人因素,年龄和人生阶段 职业 经济状况:收入、储蓄、利率 生活方式:活动兴趣观念——决定消费心态,家庭生命周期对银行需求,4、心理因素和活动过程,,经验,知觉,动机,看法/态度,个性,,,,,来自强烈需求,以至行动 马斯洛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动机: 交易动机 预留动机 投机动机,行动时也在学习,通过学习获取经验,同样情况可能有不同行动 每个人知觉不同 知觉过程选择性 ——注意 ——曲解 ——保留,通过行动和经验获得看法和态度 看法是对某事的具体想法 态度是对某个客观事物或观念的相对稳定的评价、感觉及倾向,个性是与自身环境相对一致和持久的反应 术语描述:自信、好支使人、好交际、自主、自卫、适应性强、进取,,,,,,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社会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生活水平,尊重需要,金融产品,大众化 简单化,个性化 复杂化,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论,案例 广州女人 大胆消费没商量[1],假如广州、北京、上海三地的女人手里均握着一百块钱,那么,北京女人掂量再三才花五十块然后把剩下的五十块存起来,上海女人则在考虑如何用这一百块去赚一百块,而广州女人则想也没想就把一百块迅速消费掉,然后就向北京女人和上海女人借…… 广州女人非常实惠,崇尚及时享乐,也懂得享受,举凡有什么衣食住行的新鲜玩意,她们奔走相约,第一时间去玩乐,大手笔地花钱,有多少花多少而不考虑储蓄起来未雨绸缪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广州女人的银行存折里通常空空如也。,案例 广州女人 大胆消费没商量[2],广州女人,最能体现广州人的精明。在言谈举止上,不像京妞们大大咧咧冲口而出的豪爽劲,广州女人说话总要琢磨再三。打扮上,广州女人更比不上“上海宝贝”们善于打扮得花枝招展:广州乃繁华之地,却非时装中心便是一证,广州女人精打细算,不会将钱花在打扮上。所以广州女人务实,贤惠,强悍。走在西关街道上,你随处可见广州女人勤劳的身影,在大小商铺里她们往往是掌事人,雷厉风行,指挥若定,在家庭里任劳任怨,大小事务一揽在身。,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