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选读课文习题课件.ppt
黄果树听瀑,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本文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 ,赞美了 ,表达了作者 (2)本文是按 的顺序写的。先写远听 ,再写近观 ,接着写下到谷底,真切地感受到 的形态与 的声音。我们读了之后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黄果树瀑布,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对祖国壮丽河山以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由远及近,水声,水形,黄果树瀑布,訇然作响,1、联系第3自然段内容,理解下列词语。 寥落: 打烊: 无缘: 2、文章第1自然段中,作者按照( )顺序对水声进行描写。其中“若微风拂过树梢”一句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水声的( );“最后潮水般涌漫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啸,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奔泻的水声了。”一句采用了( )的修辞方法,表现了水声的( )。 3、第2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中,作者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水声,分别把水声比作 这样写是为了突出( )。,稀少,结束营业,没有机会,从远到近,比喻,微小,夸张,宏大,布机的合奏和贝斯的奏鸣,水声的宏大,斗笠,,,1、为什么说“戴上这顶斗笠吧,你便把故乡戴在头顶”? 2、你怎样理解“让它亮在你的头顶,成为一盏不息的灯”。 3、这首诗歌表达一位母亲对即将离家的孩子的什么情感?,1、为什么说“戴上这顶斗笠吧,你便把故乡戴在头顶”? 因为这顶斗笠中印刻着“孩子”对故乡的所有一切并牢记在心里。 2、你怎样理解“让它亮在你的头顶,成为一盏不息的灯”。 母亲的爱是一盏灯,是一份无穷的力量,会帮“孩子”照亮前程,帮助“孩子”战胜人生道理上的挫折与困难。 3、这首诗歌表达一位母亲对即将离家的孩子的什么情感? 殷切嘱托之情,你来试着补写一小节诗句吧! 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 走在哪里,你都,太空“清洁工”,,,1、什么是“太空垃圾”? 2、什么是“太空清洁工”? 3、“清洁工”是怎样清理垃圾的? 4、选文第④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控制,.立刻就得遭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6、说说下列词语在文中加引号的作用。 (1)“捣蛋鬼”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洁工”: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归于尽”________________ (4)“牺牲”:____________________,1、什么是“太空垃圾”? 指残留在太空中的报废卫星、因发射失败而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以及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 2、什么是“太空清洁工”? 专门用来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卫星 3、“清洁工”是怎样清理垃圾的? 先靠近“太空垃圾”,然后紧紧抓住,接着迫使“太空垃圾”和自己一起减慢飞行速度,在重力的作用下降低高度。一起进入稠密的大气层,剧烈的空气摩擦而产生的高温就会将它们一同烧毁 4、选文第④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太空“清洁工”的特点及其用途(功能、功用).,5、“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控制,.立刻就得遭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你还能举出其他句子的说明方法吗?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空垃圾的危害. 6、说说下列词语在文中加引号的作用。 (1)“捣蛋鬼” 特指垃圾,含有厌恶的感情。 (2)“清洁工” 特定称呼,含有对人造卫星的赞美。 (3)“同归于尽” 强调人造卫星的作用。 (4)“牺牲” 强调人造卫星的价值。,你一定会听见的,,,1、品析画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人,开始了声音的“过滤” ②当一个人丧失了接受“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吗? 2、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能说说作者写声音为什么从“无声”写起? 3、读第九、十段,回答问题 (1)试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两段的内容。 (2)给声音下个定义。 (3)仿例句,用“固然……也”写一个句子。 例句:愉快动听的声音,固然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也同样使人痛苦。,1、品析画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人,开始了声音的“过滤” 这里比喻人们对声音的选择和思考。 ②当一个人丧失了接受“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吗? 这里泛指外界的各种各样的声响。 2、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能说说作者写声音为什么从“无声”写起? 开篇描写“蒲公英梳头”、“80只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的“声音”,而这些所谓的声音我们一般听不见。但若承认“声音就是物体震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这个定义是正确的,那么就应该承认“蒲公英梳头”、“80只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响的,只不过是声响太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罢了。从这些微小的声音入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之列了。,3、读第九、十段,回答问题 (1)试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两段的内容。 声音和我们的生活的关系。 (2)给声音下个定义。 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就是声音 (3)仿例句,用“固然……也”写一个句子。,木笛,,1、文章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意图是什么? 2、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文章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 4、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5、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6、作者塑造的这群孩子是否多余?为什么?假如你是“孩子方阵”中的一员,在当时情境中,会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文章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意图是什么?,第一次写他小心谨慎地取出木笛是说明他很重视这次考试,与后来选择放弃形成对比,更能突出他的民族精神;第二次是突出朱丹面对死难者纪念碑很庄重,体现他的悲伤之情。,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令,渲染了一种肃穆,悲壮的气氛。 ②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少年儿童、朱丹)作铺垫。 ③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主人公朱丹纯洁高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凸现了少年儿童心灵 的洁白无瑕。,文章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的人。这主要表现在:他是两位参加决赛的选手之一;纪念碑前的吹奏表现出他出色的音乐才华,大师的高度称赞和最终被乐团录取也证明了这一点。 朱丹是一位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的人。这主要表现在:宁可落选也不愿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吹奏欢乐曲;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凭吊死难同胞,并吹奏起悲壮的木笛曲。,“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题。 民族精神具体指什么? 爱国、不忘国耻、坚持操守等,作者塑造的这群孩子是否多余?为什么?假如你是“孩子方阵”中的一员,在当时情境中,会有什么感受?请写在下面。,孩子是希望,是未来,孩子哀悼亡灵的方阵又是自发出现的,这体现了民族精神的传承,孩子们在雪地里哀悼亡灵、聆听笛声的行为也体现了一种坚忍的精神,这些都深化丰富了这一民族精神的内涵。,百泉村,,1、认读词语,利用上下文或查字典方法理解画线词语的意思. 怒刺云霄 雄鹰展翅 山高谷狭 对峙 仰望 屏障 储存 房檩 衣襟 青苔 吠声 窗棂 门楣 汲水 山涧 2、说说课文与以往所学课文有什么不同?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 (1)这里的山( ),这里的泉( ),这里的小小山村( ),我的家( )。 峰峦雄伟 奇峰罗列 千峰万仞 神奇秀丽 四季潺响 银雾飞溅 清冽甘甜 潺潺而流 山环水绕,(1)我们小小的山村,像一颗珍珠,( )在大山的衣襟上。 (2)家家户户像( )在半山腰上,一层房子一层楼。那儿,牛羊在山上( ),清泉在檐下( )。 (3)这儿山崖的石缝里,有( )的细流;山脚的深潭里,有( )的泉水;泉边,即使是在冬天,也长着( )的小草。 (4) 它离地面只有一尺深,灿然如( )。泉边铺着一圈石头,脚常踩的地方,磨得( )的;水常浸的地方,长着( )青苔。 (5)我总喜欢伏在泉边,照个影儿,( )的;喊几声儿,( )的。,林清玄,1953年出生 ,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 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在梦的远方》《在云上》《心田上的百合花》《菠萝蜜》《用岁月在莲上写诗》等 。 其《和时间赛跑》被选为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百合花开》还选入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桃花心木》被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并且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20次。,原名王金波,笔名金波,生于1935年。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出版过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风中的树》、《带雨的花》、《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等二十余本 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苹果小人儿的奇遇》、《眼睛树》、《影子人》、《白城堡》、《追踪小绿人》等多部作品; 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门》、《感谢往事》。 评论集《追寻小精灵》。 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如:《我们去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