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工作总结.doc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工作总结 在数学教育逐步由 “应试教育 ”向 “素质教育 ”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一项紧迫 而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 “离教现象 ”较为严重。所谓 “离教现象 ”,是指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 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离教现象 ”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 不复习功课,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 因为 “不听、不做 ”到 “听不懂、 不会做 ”,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沉重的 “偏离现象 ”呢?很多教师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 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四边形章,各四边形的性质 判定很难掌握、区分,于是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个复习题目,由一个特殊四边形怎样逐步 过渡到另一个特殊四边形,看谁想得既全面又符合逻辑。于是大家都积极参与,认真看书总 结。教师把一个一个的题目写成小纸条,以抽签的形式搞一次竞赛,教师列出题目分别是 “已 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怎样一步过渡到菱形? ”“已知四边形是菱形,怎样过渡到正方 形? ”“已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怎样过渡到矩形? ”于是同学们勇于抽签抢答。教师一条 一条小结在黑板上,作为结论性的东西让同学记住: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 边形是矩形 ”。于是教师给同学们总结出了一个结论:在判定四边形性质时,应在已知图形 的基础上,看是否符合 “加边 ”这个已知条件。比如平行四边形开拓转化成矩形,就不符合。 此时就应看其是否符合 ”加角 ”这个已知条件,例如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 四边形是矩形 ”,这样 学生学习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就不难了。再例如,在讲解 “有理数 ”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以 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了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教师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 “概念类 ”、 “法则类 ”、 “运算类 ”,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讲座的方式,找出了每个 “关口 ”知识点 及每个 “关口应注意的地方 ”。如 “概念关 ”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 “法 则关 ”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 “运算关 ”中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 错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 仅使 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听得懂、做得来。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 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词逐句地范读, 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 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 步形成扑克书习惯之后,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再从难点、易错处阅读提纲,设置 思考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 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促进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平时,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时, 采取提前布置作业的形式,然后在学生交来的作业中寻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普遍有疑难的 地方,然后再讲新课,这样授课就有针对性,并且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 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 1)思 维速度的训练。就初中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 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 解新课后,教师可以出部分选择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也可以出综合性较强的题, 让学生积极思考,在规定时间内看有多少同学能够做出来,或让每一个同学在规定时间出一 份试卷,看谁的试卷质量高。 ( 2)课本的同一性与发展需要的层次性的关系。现在学生都学同一数学课本(相对 一定范围而言),但今后运用数学的层次又不同,这就要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数学要求。 因此,有专家指出 : “人人学不同的数学。 ”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 爱好,不同的发展潜能,所以,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在掌握一些共同的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 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数学需要。 如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发展其数学特长。 ( 3)数学难学与数学必学的关系。数学难学这是大多数学生的体会。数学现在已渗 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它是人们必备的知识。人的发展离不 开数学作支撑。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化难为易、化深奥为通俗,使更多的学生热爱数 学,喜欢数学,学好数学,为未来的发展打好数学基础。只要我们教师创造性地教,就能唤 起学生创造性地学,教与学就能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我们的学生就能萌发创新意识,就会富 有创新能力,我们的教育就能培养出 21 世纪所需要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