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师范学院现代汉语课件模块一-曹禺课件.ppt
曹禺(二),安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 任课教师:郭怀玉,周朴园人物形象分析,在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雷雨》中的周朴园是个颇具特色而又富有争议的人物。有的人戴着“阶级”的眼镜来看他,说他“自私、专横、冷酷、虚伪”(如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钱谷融等);有的凭着“人性”的心理来推测,说他有责任感,有经营头脑,在爱情和亲情方面真诚如一(如清华大学教授蓝棣之)等等。蓝棣之曾问过一个不到10岁的女孩子看《雷雨》后的观感,她居然回答说周朴园爷爷是剧中最好的人。,我认为,在公共领域之内,他“残酷、狡猾、虚伪”,带有资本主义初期资本家发家的特点;在私人领域,他“有教养、有秩序、有真情”,携有早期资产阶级人文教育的特征;但是,不管是在公共领域还是私人领域,“自私、专制”是贯穿其一生的特性。,,,1、周朴园在公共领域表现出“残酷、狡猾、虚伪”的性格特点以及其固有的“自私、专横”的心理特征,①鲁大海作为工人罢工的代表,在周公馆见到了周朴园。 A:(如梦初醒)他们三个就骗了我了,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他们就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狡猾) B:“哦,好,好,(切齿)你的手段我早就领教过,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残酷、专横) “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残酷) “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残酷、自私),②蘩漪与周萍吵架过程中,周冲与周朴园辩论过程中也可略见一斑:,,,A:“周家家庭里的罪恶,我听过,我见过,我做过。我始终不是你们周家的人。我做的事,我自己负责任。不像你们的祖父,叔祖,同你们的好父亲,偷偷做出许多可怕的事情,祸移在人身上,外面还是一副道德面孔,慈善家,社会上的好人物。”(虚伪) B:这个人!我想这个人有背景,厂方已经把他开除了。(专断),2、周朴园在私人领域表现出“有教养、有秩序、有真情”,当然也有其不可克服的“自私、专制”的心理特征:,①家庭管理方面 A:(停一下,看周萍)苦的事你成么?要做就做到底。我不愿意我的儿子叫旁人说闲话的。(教养、秩序) B:我不在的时候,你常来问你母亲的病么?(教养、秩序) C:你知道社会是什么?你读过几本关于社会经济的书?我记得我在德国念书的时候,对于这方面,我自命比你这种半瓶醋的社会思想要彻底得多! (教养、秩序) D:“鲁大海连踢带打地伤了我们好几个,他已经从小门跑了。”(真情) E:“追他去,给我追他去。” (哀伤地)我丢了一个儿子,不能再丢第二个了。(真情),②在对待侍萍爱情方面。 A:鲁侍萍 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周朴园 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么? 鲁侍萍 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带走的。 B:鲁侍萍 (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 早死了。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鲁侍萍 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了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第一,我们先从侍萍一方来看周朴园: A:侍萍从内心深处对他还是一往情深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B:侍萍说“你要是伤害了周家的人,不管是那里的老爷或者少爷,你只要伤害了他们,我是一辈子也不认你的。”,钱谷融说这是侍萍“软弱、动摇的表示”,“自己不免一时‘犯胡涂’”;这是作者曹禺的“一些弱笔”,与他“当时思想上的弱点直接联系着的。”是曹禺的世界观中“或多或少还存在有资产阶级的人性论思想……免不了有一些手软”。这种说法分明是不合理的,正如司马长风要说哈尔滨江桥淹不死人一样。游离于文本之外是评论文本之内的人物,从逻辑上是错误的。,钱谷融,司马长风,第二、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一首悠长深沉、哀婉动人的悼亡诗 A:他十分尊重侍萍“临走”之前给大儿子周萍起的名字“萍”这件事,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确实把他叫周萍 B:通过蘩漪之口引出周朴园15年前酒醉之后对蘩漪所说的关于那个小姑娘(侍萍)便是周萍的母亲的往事,更说明周朴园在潜意识深处,一直惦记着侍萍 C:周朴园“除了会客,念念经,打打坐,在家里一句话也不说。”,周朴园经常睹物思人。 A:在他的心目中,侍萍的遗址、遗物是非常神圣的,别人不准乱进、不准乱动,准确地说,这是他个人私有的,其中是有隐私的,侍萍是他曾经拥有的圣女,任何人是不得分享的。 B:周朴园对侍萍的爱恋和纪念,不仅仅表现在具体实物上,还表现在一些行为习惯上,甚至有的反常行为。有的人就说这些正是他虚伪的地方。假如说这个推论正确的话,与这些并行的有些细节,比如贯穿整个剧作的周朴园看侍萍照片动作至少五次,尤其是在无人的情况下,他还取出侍萍的照片一遍又一遍地端详,难道也是做给人看的?,——有人要问:既然他这么衷情于侍萍,为何在他们相认的时候第一面就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这难道不是叶公好龙吗? ——有人还要问:既然是这样,为什么周朴园还要说自己“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同时还想“弥补”自己的“罪过”?,再退一步讲,若说悲剧发生之前周朴园还有“私心杂念”的话,那悲剧之后呢?我们再看《序幕》: 姑甲 (走向前)您走错了,这屋子是鲁奶奶的病房。您的太太在楼上呢。 老人 (停住,失神地)我——我知道,(指着右边病房)我现在可以看看她吗? 他并没有走错,那是一种痴情,更是一种执著!这恐怕也不是虚伪。 更看《尾声》: 老人 (关心地,向姑乙)她现在怎么样? 姑乙 (轻叹)还是那样! 老人 吃饭还好么? …… 姑乙 楼上您的太太,看见了? 老人 (呆滞地)嗯。 …… 老人 (走到炉前,低头)侍萍! [老妇回头,呆呆地望着他,若不认识,起来,面上无一丝表情,一时,她走向前窗。 老人 (低声)侍萍!侍——,,周朴园不可能是个完人,但他是个完整的形象,他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在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是非常突出的,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更是说不尽的。,